安徽乐于行旅游,安徽于乐游乐设备有限公司

0 2024-06-01 01:12:53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安徽乐于行旅游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安徽乐于行旅游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普通的七品知县,地位并不高,每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?

正式的官俸当然不多。

唐宋明时期各有不同,有全额发放粮食,一半粮食一半铜钱,或者补贴官田,允许官员出租給佃户收取租金。

以清代为例,正七品知县只有45两白银和45斛粮食年资,分为春秋两季发放。

这么点钱财当然难以维持温饱,更不要说一家人的正常开支与人情交往,聘请师爷仆人。

因此雍正时期搞养廉银制度,以辖属当地情况列支养廉银,知县每年400至1800两。

知县这个称呼,是从宋朝开始,称“知(主持)某县事”,简称“知县”,官秩一般为七品。唐以前,知县称作“县长或县令”,万户以下为县长,万户以上为县令。关于知县的俸禄,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。

秦汉时期:县令约秩千石或六百石,一石约60斤,县令的俸禄约6万斤或3.6万斤谷子,一斤谷子按2.5元计算,县令的年薪折合人民币约15万元或9万元(不包括节假日赏赐)。不过,秦汉时期发放俸禄,如果俸禄较高,实际发放通常会低于名义上的数目。比如二千石,只有中(满足)二千石,才会发放二千石俸禄。其余的真二千石、二千石、比二千石,实际发放的俸禄均低于二千石。

魏晋时期:以西晋为例,按官品各地分别授予职田和谷帛,授田标准为:一品50顷(每顷100亩),二品45顷,以下每品递减5顷,七品县官为20顷。20顷大概相当于今天几百亩地,岁入应该不少。

隋唐时期:以唐朝为例,官员俸禄分为禄分土地、实物和货币,其中禄分土地分为职分田和永业田两种,前者卸任后必须上交朝廷,后者相当于朝廷赐予的田,可由后代继承。

永业田:七品县官250亩:职分田:七品县官为50亩。仅靠这两份收入,唐朝的官员便可确保衣食无忧。然而 ,唐朝县官还有80石俸米收入,以及每月4050钱货币收入。可以说,唐朝县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。有人统计了一下,唐朝县官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在27万元以上。

宋朝时期:在人们印象中,宋代官员俸禄很高,其实,宋代官员中,只有中高级干部才能享受高俸,基层干部收入不是很高。宋代县官的俸禄,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发放,最高为月薪最高为20贯,最低只有10贯,除此之外,还有2到6顷职田岁租等收入,一家人过小康生活足够保证,但网传的月入12万的数目未免有些夸张。

明朝时期:明代官员的俸禄,只能用少到可怜来形容,以至于“百官俸给不足养自身”。这不是夸张,在明朝做官,如果不贪污,可能连温饱都难以保障。明朝县官的俸禄,月薪7.5石。这7.5石,还不能全发粮食,部分折合成纸钞。这有什么区别?明朝不善管理纸钞,纸钞严重贬值,粮食折成纸钞后,到市场上却买不到同等数量的粮食,甚至只能买极少部分。

举清朝县令为例,县令收入有两大部分:一个明面上的俸禄以及税收损耗;第二个是灰色以及黑色收入。除了收入,清朝官员还有明面上的惩罚性以及捐赠开支,这种惩罚以及捐赠随意性比较大,一般官员一年连罚带捐能有十年薪水

罚薪加捐赠一举两得,一面可以惩治出错官员,另一方面变相增加税收,得名又得利。这样县令年底收入,就是合法非法的收入减去十倍的薪水

县令七品,俸禄是定死的,一年45两白银,以及45石粮食收入

在我们这地方有百亩百石说法,就是一百亩上好良田能收入粮食一百石。县令的俸禄,相当于县令一家有田20亩,外加每年额外收入45两。清朝人均耕地变化比较大,清早期人均耕地面积7亩左右,乾隆中期之后,大约三亩地,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,每家耕地大约15亩到35亩之间

总的来说,和普通农民老百姓相比,县令俸禄这块收入,大约是老百姓家的三四倍,这不算多,胜在不需要自己耕田劳作

除了俸禄,县令火耗这块收入是大头

所谓火耗,银两方面是指各地银两散碎以及成色不一样,交税之后需熔炼重铸,这样产生的损失就是火耗;粮食方面是指粮食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,产生的人吃马嚼虫食鼠咬损失。无论粮食还是银两,有损失就得补足,所以各地收税的时候,会有意识的增加税收比例

乾隆18年,大清税收白银约4913万两,粮食约1274万石。当时清朝共有县约1500个,这样,平均每县税收大约白银32753两,粮食8493石。如果火耗额外加收百分之十,一个县就能结余白银3275两,粮食850石,如果加收百分之二十呢?

各地火耗比例也不一样,比如同治六年,四川宜宾加收火耗银百分之十五;同治七年,安徽休宁加收火耗银百分之八……用清朝皇帝的话说,火耗这块没办法,如果地方官只收百分之十,就是好官了……

雍正时候大清开始实行火耗归公,这样官面上讲县令就拿不到这块收入了。不过雍正在实行火耗归公的同时,也实行养廉银制度,所谓养廉银,就是在火耗里面拿出一部分银两按级别分发给地方官。这块核算到县令级,他们一年能分到600-2000两左右

在唐宋时期,我国官员们的工资标准式比较高的,例如宋朝官员的待遇非常高。由于宋朝官员的编制太多,再加上待遇很高,造成了宋朝的财政压力很大。明朝建立以后,朱元璋为官员们制定的工资标准非常低。例如朝廷的一品大员,每年的俸禄只有100多两银子。这点钱还不够官员们一个月的开销,仅仅能够满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。清朝入关以后,沿用了明朝的工资标准,官员们的工资水平都不高。例如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,翁同龢也是正一品的高官,每年的俸禄只有100多两银子。

翁同龢是清朝出了名的清官,根据翁同龢自己的记录,自己家每年最少需要开支四五千两银子。平均每个月三四百两银子的开销,自己的工资只有100多两银子,翁同龢的钱从哪来的呢。我们聊一下七品知县的标准,在清朝历史上,一个七品知县每年的工资只有45两银子。这点银子比普通百姓的收入高,但比起乡绅们的日子差的很远。因此,无论是清朝还是明朝,地方官都有自己挣钱的渠道。其中,首先就是损耗归功。按照朝廷的规矩,百姓们缴纳粮食和银子的时候,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损耗。

具体损耗多少,则是由各地区的官员们自己决定。在明清时期,地方官规定的损耗标准,甚至是朝廷赋税标准的1倍多,无形中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。根据一些官员们的记录,一个比较清廉的知县,每年的收入最少也在1000两以上。至于江南富庶地区的知县,每年的收入能够达到几千两。作为知县大人的上级,知府大人每年的收入都在1万两以上,因此出现了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的说法。至于巡抚、总督这种封疆大吏的收入,很难估计,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。

对于明清时期的官员们来说,如果想维持比较滋润的生活,那就不得不挣外快。毕竟像海瑞这样的官员太少,如果官员不太合群,会遭到同僚们的排斥和挤压。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,就是一个愣头青,结果得罪了很多官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曾国藩逐渐变得圆滑,官职也越来越高。对于地方官们来说,自己有很多挣钱的渠道。京官们没有这些条件,但京官们的日子也不差,因为每逢冬季和夏季,地方官都会送给京官们冰炭敬。冰炭敬的具体没有数额的标准,几十两没问题,几万两也可以。

对于那些拥有实权的京官们来说,都有冰炭敬。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就是这样的官员,他自己可以不主动贪,但是别人送的钱,他不能不收。这是基本的规则,几乎没有人敢打破,否则就是和全体同僚们为敌。翁同龢的开支,基本上就是依靠冰炭敬,能够保证自己滋润的生活。至于翰林院等衙门的官员,由于没有什么实权,因此几乎没有官员送冰炭敬。这些官员被称为清流官员,清流有两层意思。第一,这些官员们的地位都很高。第二,这些官员们实在没有什么油水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乐于行旅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安徽乐于行旅游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上一篇: 安徽附近旅游圣地,安徽附近旅游圣地有哪些
下一篇: 安徽东航旅游集市,安徽东航旅游集市在哪里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